安慧學苑2022【光在心自在】人文講座近百位學員體驗「身與心的美好相遇」

安慧學苑1月16日下午邀請陳貞琴老師主講「身與心的美好相遇」,吸引近百位民眾參與。監院自正法師致詞表示,今年人文講座以法語「光在心自在」為主題,人要自在得有光,光就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每個人都是發光體,能發光發亮,有光,心就能自在,心自在到哪裡都能自在。今年度共規劃八場人文講座,自正法師歡迎大家持續回到學苑學習。

安慧學苑2022年第一場人文講座,邀請瑜伽老師陳貞琴主講「身與心的美好相遇」,陳貞琴老師一開場即指出,當一個人生氣時,呼吸頻率比較快;而當一個人情緒差、精神不好時,呼吸頻率比較慢,感覺較為虛弱。呼吸對人的影響很大,透過改變呼吸,就能改變身體和心理,她表示,呼吸只要順暢流動,就能心安自在。

陳貞琴老師,帶領學員覺察呼吸,再結合伸展,放鬆肩膀、頸部、雙手、手指關節、腹部、大腿、雙腳,讓身體從舒適的伸展、延展、擴展,到最後的舒展,過程中,讓大家找到與身體的對話,以及與身心的連結。

今日講座「身與心的美好相遇」在熱烈的QA問答中,劃下句點,參與的民眾紛紛表示,經過二個小時的體驗,身心放鬆、歡喜自在!大家相約第二場人文講座「拍出當下那一刻」,3月再見!


安慧學苑【慈心海福聚】人文講座 第8場「睡眠與放鬆」壓軸圓滿

安慧學苑2021【慈心海福聚】人文講座,12月4日邀請 吳家碩 心理師,主講「助你好眠—睡眠與放鬆」,吸引百餘位民眾報名,監院自正法師致詞表示,安慧學苑是個學習園地,每年除舉辦系列人文講座外,也有佛學研讀班以及其他課程,提供大家在變動中尋找安心之道;人文講座專案執行長李佩玲則分享,自己十幾年前報名佛學研讀班,讓當時惘然的自己,因佛法而點亮生命,她邀請大家報讀佛學研讀班,給自己一個點亮生命的機會。

第八場講座由 睡眠管理職人 吳家碩心理師主講,一開場吳家碩心理師即指出,一般對於做夢的錯誤觀念,做夢並不等於沒有睡,請大家不要錯怪夢!因為做夢常醒來而覺得累,就以為自己沒有,他表示,大家對於睡眠的期待,會影響自己對睡眠的想法。

吳家碩心理師介紹睡眠有五個階段,分別為清醒階段、階段一淺睡、階段二淺睡、階段三深睡、做夢階段,當失眠時,須逐一分析是什麼原因導致,再以對應方法來改善。吳家碩心理師分享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影響睡眠的三大機制:恆定系統、生理時鐘、清醒系統,三小休息法及睡前4B誘眠法等,現場並帶領大家練習,腹式呼吸法與肌肉放鬆法,講師還準備自己的著作書籍,進行有獎徵答,吸引民眾熱烈搶答。
「助你好眠—睡眠與放鬆」講座,在熱烈的QA問答中,劃下句點,參與的民眾紛紛表示,收穫滿滿!同時也期待明年度的8場人文講座,大家相約明年見!


安慧學苑2021【慈心海福聚】人文講座

正念慈心 快樂修練 
把握現在 珍惜當下

安慧學苑2021「慈心海福聚」人文講座,10月23日場次首度以實體和線上講座同步進行,全台各地共有一百多位學員參加。第七堂講座邀請香光尼僧團見杰法師,主講「正念慈心.快樂修煉」,分享實用的自我照顧、身體放鬆、慈心祝福等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培育慈心。安慧學苑監院自正法師表示,不只見杰法師身上都是寶,每位學員身上也都是!從自己身上,向內挖寶,就能快樂修煉;同時,也鼓勵大家,報名研讀班,每週二小時來滋養自己。

見杰法師在講座開始時,讚嘆大家在周末下午放鬆的時間,到安慧學苑聽講,為自己的生命做出不一樣的選擇!見杰法師透過語音引導,帶領大家實際練習,從觀呼吸、身體放鬆、慈心祝福自己、他人、環境,到全世界。同時透過影片觀賞,讓大家知道,面對煩惱、壓力,首先要照顧好自己,透過觀呼吸,把心帶回當下,只要注意呼吸,心就會沉靜下來,開始產生穩定力量。

見杰法師勉勵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培養慈心,給予慈心祝福。不管是睡覺醒來或睡覺前,用餐、行走、乘車、騎車、開車,工作、家務、購物、談話、陪伴……任何時刻都可以運用慈心,照顧自他!

慈心,是友善關懷的心,給予自己及他人快樂!在週末午後,大家齊聚安慧學苑,以及線上聽講,共同正念慈心,快樂修煉!並相約12月第八堂講座「慈心好入眠」再見!


安慧學苑2021【慈心海福聚】首場線上講座

海內外超過300人報名
體驗線上喝咖啡談死亡

安慧學苑2021【慈心海福聚】人文講座,昨 (7/24) 日首次以線上方式進行,邀請「死亡咖啡館」活動發起人 郭慧娟 老師主講,主題為「生命最後愛的樂章」,吸引來自海外及全台各地300多位學員報名。安慧學苑監院自正法師表示,因疫情緣故,為了讓大家防疫在家也能夠幸福學習,因此舉辦線上講座,歡迎大家在安慧學苑所提供的平台持續學習。

安慧學苑人文講座舉辦多年,首度舉行線上講座,來自馬來西亞及全台各地民眾踴躍報名,大家共同在線上,聆聽郭慧娟老師分享「生命最後愛的樂章」,跟著啜下生命中最有滋味的咖啡,體驗「喝咖啡聊死亡」的感覺。

郭慧娟老師在講座中,透過5則感人的真實故事,分別譜出5段生命愛的樂章。在分享每一則故事後,與學員在聊天室互動,大家寫下最觸動自己的部分,學員反應熱烈。郭慧娟老師分享生死密碼,認為生死之間,愛是一切答案!雖然無法控制死亡的方式、生死的時間及無常的到來,但可以掌握的是,建立正確生死觀、做好無常心理認知、各項預囑準備、珍惜身邊的人和感情和四個及時——及時道愛、道謝、道歉、道安。

郭慧娟老師表示,善終,不是神話,如果有好好做功課,是可以善終的!她提醒大家,愛要及時,在平時就要勇於說出心中的感覺,不要認為「沒關係,以後還有時間!」要把握當下,立刻行動,才不會遺憾。最後,郭慧娟老師分享人生智慧3需——有智慧的「接受死亡」、「面對死亡」及「處理死亡」,以「面對死亡,就是為了好好活!」這句話,為講座劃下句點。

許多學員在講座結束後表示,後悔很多事來不及做、很多話來不及說,決定要趕快跟家人進行四道!付諸行動,不留遺憾!


安慧學苑2021【慈心海福聚】人文講座第三場「情緒與壓力管理」圓滿結束

安慧學苑2021【慈心海福聚】人文講座今(4/24)日邀請臨床心理師林姿吟主講「情緒與壓力管理」,吸引百餘位民眾參與。監院自正法師表示,安慧學苑從二年前開始辦理人文講座至今,每場講座都為貼近大眾所需而舉辦,近幾場講座皆吸引百餘位民眾參加,報名相當踴躍!歡迎大家報名第四場講座,持續回到學苑學習。

在臨床心理師林姿吟的引導下,讓大家瞭解身體病痛會影響情緒,並學習如何調適情緒與壓力。林姿吟詢問大家「當身體有病痛時,心情還會好嗎」? 壓力應該是用調適的,有病痛時要就醫,先將身體調適好,就能擁有好心情。今日現場並進行有獎徵答,贈送由香光尼僧團所出版的隨身書《慈心海福聚》,吸引民眾熱烈搶答。

今日講座在林姿吟老師分享「透過食物攝取營養」、「正向思考習慣培養」、「吸收宗教哲學精華」、「認識真正的自己」、「享受免費的大自然」等長期舒壓保養方法,讓聽眾滿載而歸,為講座畫下句點。


安慧學苑2021【慈心海福聚】人文講座第二場「不想忘了你——認識失智症」活動圓滿完成

不要再叫癡呆症,我只是記憶退化!

安慧學苑2021【慈心海福聚】人文講座第二場「不想忘了你——認識失智症」,邀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助理教授許秋田主講,介紹失智的原因、預防理念及方法,吸引近二百名民眾報名。安慧學苑監院自正法師表示,今年度共有八場人文講座,安慧學苑提供學習平台,希望大家能夠幸福地學習,留下快樂的美好印記。

全球每三秒就有一人失智,日本有八百萬人輕度及重智失智,台灣目前約廿八萬人,在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高齡社會已是趨勢,對「老」,大家有很多恐懼,然而變老等於變笨嗎?許秋田老師指出,失智症並非病名,是一種症候群,本質是指在清醒狀態下,喪失心智正常功能,約定俗成稱「老人癡呆症」讓人誤為又癡又呆,因負面標簽而延遲求醫,失智症其實是大腦前額葉、海馬迴等萎縮退化所致,不是精神疾病。

許秋田老師從匱乏論、大腦可塑性、生活型態及正念生活等方面分享早期預防可以介入延遲失智的發生,大腦體積萎縮是正常老化現象,「環境豐富化」才是預防失智的關鍵。許秋田老師以自身在長照站設計課程的經驗現身說法,讓年長者「腦動、身動、互動」,達到活化腦部、延緩失智。

許秋田老師指出,課程設計主要是讓學員保持正念,念是今心、當下的心,透過正念練習讓心無雜念,用心在當下,透過正念減壓強化高級思維、短期記憶、社會認知、聽覺與觸覺等能力減少我執與妄想、增長慈悲心、保持平衡與控制呼吸來延緩失智。透過正念練習,90歲高齡長者的大腦海馬迴完全無退化。

此次講座由於報名人數眾多,學苑另開放二樓及三樓教室以視訊方式,在二個小時的講座中,許秋田老師分享失智症的成因及正念減壓等延緩失智方法,聽眾們紛紛帶著實用方法回家,並相約下個月安慧學苑人文講座再相見。


安慧學苑2021【慈心海福聚】人文講座首場講座「關腱對策—骨骼關節保健」 吸引百餘人參加

安慧學苑2021【慈心海福聚】人文講座今年度共規劃八場,今(9)日由王博瀚院長主講「關腱對策—骨骼關節保健」揭開序幕,吸引一百多位民眾到場聽講,不只年長者,現場也有不少年輕人,嘉義市議員陳家平更以跑友身份與及時雨路跑隊共同出席。王博瀚醫師分享在臨床經驗常見的骨骼肌肉傷害原因,並現場實際操作日本遠絡疼痛療法等保健方法,現場氣氛熱絡。

安慧學苑2021【慈心海福聚】人文講座,第一場邀請嘉義市博愛復健科診所院長王博瀚主講,講座過程中,除分享肌肉骨骼常見傷害及原因,也分享保健與最新治療方法。特別的是,王博瀚院長現場邀請有肌肉骨骼疼痛困擾的聽眾上台,親自現場示範遠絡疼痛療法,讓聽者馬上學會在家保健方法。

王博瀚院長以自身經驗現身說法,吸引現場觀眾目光。他以自身曾騎單車上武嶺而造成阿基里斯腱發炎的運動傷害為例,與大家分享慢跑及單車等運動常見的肌肉關節傷害,包含跑者膝、跑者髖、跑者腿、下背痛、網球肘、高爾夫球肘等,說明「跑不好壞處更多」!此外,王博瀚醫師指出,退化性關節、骨質疏鬆症、肌少症,是三大熟齡最怕的骨骼肌肉問題。而要打造不痠痛的身體,要注意三個部分「骨要正、筋要軟、肉要力」。

在二個小時的講座中,王院長以自身臨床經驗分享骨骼關節的傷害原因及居家矯正運動及保健方法,同時搭配有獎徵答及現場實際操作遠絡疼痛療法等,讓聽眾帶著實用的保健方法與知識回家。

安慧學苑2021【慈心海福聚】人文講座第一場講座,就在王博瀚院長的熱情分享與百餘位聽眾的踴躍參與中,劃下句點。


「好心情好容易:何必跟情緒拚個你死我活」2020安慧學苑人文講座壓軸爆滿 劃下句點

安慧學苑今(10/31)日下午邀請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主講「好心情好容易:何必跟情緒拚個你死我活」,吸引從北到南近二百位民眾參與。監院自正法師表示,安慧學苑從二年前開始辦理人文講座,今年雖有疫情但因大家熱情報名讓講座得以順利舉行;自正法師宣布明年將以法語「慈心海福聚」為主題舉辦人文講座,歡迎大家持續回到學苑學習。

今日講座由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主講,有遠從新北市、彰化、台中、雲嘉南及高雄等地民眾參與,二個小時的講座在陳志恆老師引導下,帶領大家練習身心壓力與情緒覺察、認識及辨識情緒詞彙、瞭解情緒功能及負面情緒的正面價值並學習如何從失控情緒中脫困。

陳志恆老師最後帶領大家練習感受某個曾引發痛苦情緒產生的身體感覺,並學習接納一切的發生,讓現場氣氛從熱絡氣氛轉為寧靜詳和。陳志恆表示,情緒會在身體出現訊號,安頓的方式是「接納」而非「對抗」!只是靜靜地觀察就有安頓情緒的效果,這是一種智慧!

安慧學苑【友善路就開】人文講座今年共規劃八場,因疫情緣故停辦三場,今日第八場為最後一場,在講座訊息發布後,立即吸引二百多位民眾報名,安慧學苑因此關閉報名系統宣佈額滿,但仍接獲許多詢問講座電話,今日更有二十多位民眾現場候補,學苑開放二樓第二教室以視訊方式讓民眾聽講,迴響熱烈、座無虛席。

安慧學苑監院自正法師表示,安慧學苑是一個教育園地,提供大家學習平台,2021安慧學苑將以「慈心海福聚」為主題,邀請八位各領域專家主講,請大家持續關注學苑開課資訊。十二月開設「佛學研讀班」、「楞嚴經導讀」、「百法明門論、「園藝治療課程」、「趣味運動班」等課程,歡迎大家報名持續回苑學習。

今日講座「好心情好容易:何必跟情緒拚個你死我活」在全體大合照後,劃下句點。大家相約明年一月安慧學苑【慈心海福聚】人文講座再見!


真誠擁抱生命,坦然面對生死

2020安慧學苑【友善路就開】人文講座第七場「病人自主與醫病溝通」今(18)日吸引超過百位民眾前來聽講,主講者陳秀丹醫師分享多年醫務經驗,強調病人自主與緩和醫療的重要。

《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一書作者陳秀丹為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今日應邀至安慧學苑主講「病人自主與醫病溝通」。陳秀丹分享多年執業經驗分享,從醫療現狀談起,提到恐怖的仁慈、病情告知—不可隱瞞病情。生命末期的照顧理念、緩和醫療的重要、病人自主權及醫病如何溝通等。

她表示真正的愛是「給愛的人沒有煩腦,被愛的人沒有痛苦,適時放手才是真愛」。當事情發生時,評估病史與醫師互相信任溝通,自主選擇如何治療,充分討論應對方法,達到良好的醫病溝通,說出自己想要的照顧模式,有尊嚴的自然死亡,這正是我們每個人都本具有的生命選擇。

陳秀丹醫師的演說,破除死亡議題的禁忌,強調預立醫療指示,保障自己的善終。面對人世間,唯一的不變是—人生無常。生命該如何書寫,讓寫到最後一頁時,還是同樣的美好,靠得是智慧。會後,陳秀丹醫師邀請與會大眾,一同合影留下美麗生命印記,透過這場演講,更靠近真實的生命狀態。


2020安慧學苑【友善路就開】人文講座第六場_友善家庭

在新冠肺炎疫情解封後的第一個週末,由協志工商前校長郭秋時揮出精彩的第一棒。儘管天候不佳,仍湧入近百名聽眾,一起聆聽郭校長以風趣的方式,暢談「有愛無礙:共創愉悅的家庭氣氛」。

「原來所謂永遠的訣別,並不是只有死亡才叫永別。這輩子對我恩情最大的人,他們開始失智的時候,我才發現我幾乎錯過了向他們感恩致謝的任何機會。」(節錄自《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藉由龍應台道出照顧失智母親帶給她的深刻體悟,郭秋時校長與大眾分享她閱讀這本書醒悟到:愛要及時,每抱一回賺一回!這也是郭校長送給人文講座聽眾的見面禮。

對於父母愛要及時,對於子女何嘗不是?因為能夠當一家人,是多麼難得的緣分!但是世界正在改變中,在變動快速的時代,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子女的角色正在快速改變,家庭的結構也益趨多元,為人父母該如何與子女溝通,家人之間該如何相處,都要懂得與時俱進!

郭校長雖是忙碌的職業婦女,但她很重視營造溫馨的家庭氣氛,比如自兒子小學時期,就會透過家庭會議,讓小孩也有發聲的機會。或是針對重要事情舉辦某種有意義的儀式。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懂得善待自己,給自己空間,才不會讓壓力鍋爆炸,讓家庭氣氛隨之低迷……。

郭校長語重心長的表示:我們往往將最大的耐心給了陌生人,卻將最大的脾氣給了最親愛的家人!如果我們願意好好的傾聽家人的聲音,並且體認到男女本來就有性別差異,懂得培養有能力的愛,家人之間互相給予最大的支持與陪伴,自然可以讓彼此的溝通有愛無礙,也將能共創愉悅的家庭氣氛。